楚雄市妇联本着“预防为主、调处结合”的方针,以构建妇联组织“坚强阵地”“温暖之家”为主线,以建设平安家庭、促进社会和谐为己任,充分发挥妇联组织联系家庭、联系妇女的优势,与公安、司法、法院、检察院、民政等部门密切合作,积极参与诉调对接,深入扎实地开展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家庭创评、关爱帮扶等工作,广泛动员和引导广大家庭、妇女参与市域社会治理,发挥了妇联组织在以幸福“小家”促和谐“大家”中的“半边天”作用。
一、源头预防,依法治“家”有行动。为强化命案防控措施,补齐命案防控短板,以家庭平安促进社会平安,联合市委政法委、法院、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门,以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为重点,实行夫妻、家庭成员关系风险排查、等级管理,开展了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预防化解集中专项行动。一是健全机构,明确任务。为保证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集中行动有条不紊扎实推进,各级妇联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健全完善了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开展婚姻家庭纠纷排查、调处化解集中行动通知》,制定印发《楚雄市进一步加强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因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引发的命案,确保广大妇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二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市妇联结合“创文志愿进小区.月月文明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法律六进”、“乡村法治讲堂”、微信公众号、“12338”全国妇联维权服务热线等网络平台和进村入户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引导广大妇女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婚姻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切实把涉及老人、妇女、儿童的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共开展法律法规宣传60多场次,受益妇女、家庭达3.5万余人,发放宣传资料1.5万份。三是日常接待,耐心细心。市妇联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起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认真履行日常信访接待,对每一位来访妇女热情接待,认真倾听,耐心解释,给予政策上的指导和心理上的疏导,对所反映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实行一人一档建立台账管理,对案件进行回访跟踪问效,让来访妇女思想上得到教育、情感上受到感化,从源头上预防家庭矛盾发生,杜绝因家庭小纠纷引发“大案件”,以千家万户的小平安确保社会大平安。截至目前,接待妇女来访来电25起,办理25起。四是严格排查,重点突出。联合相关职能部门“进村入户”,突出对重点人员、重点苗头、重点线索进行全面排查,实行“一月一排查”、“一月一报告”工作机制,建立婚姻家庭纠纷风险管理台账,切实把各类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出来,消除隐患。截至目前,共排查出婚姻家庭矛盾纠纷104起,化解95起,稳定9起。五是整合资源,协调联动。积极整合调解资源,做好“诉调对接”、“访调对接”、“警调对接”,实现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妇联调解相配合的“四调联动”工作模式,对于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首先进行逐级诉调化解,化解不了的召开矛盾分析研判议事会研究对策,制定方案责任到人,切实把婚姻家庭矛盾化解在基层,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二、典型引领,文明创“家”见成效。市妇联把文明创“家”作为促进平安楚雄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彝海公园举行庆“六一”家庭健走全民健身活动中,向楚雄城区300多个家庭1000多人,发出“树清廉家风.创美好家庭”倡议书,号召广大家庭倡导科学文明清廉的生活方式,推进“美丽庭院”“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绿色家庭”“民族团结示范家庭”“廉洁家庭”等特色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命名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村38个,美丽庭院示范户500户,平安家庭示范户100户,推荐州级表扬第二批文明家庭8户;评选命名最美家庭35户,其中抗疫“最美家庭”10户,推荐州级命名3户,获省级命名抗疫“最美家庭”1户;命名优秀家庭角色41人。推荐评选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家庭30户,其中10户获州级命名;举办家风家教建设讲座14场次,受益妇女552人。在文明创“家”的推动下,文明家庭创建逐步成为我市广大妇女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三、妇联+社工,科学护“家”添亮点。楚雄市妇联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依托楚雄心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实施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社会服务项目。项目与日常妇女维权工作的有效结合,进一步强化了基层维权服务,延伸了维权工作触角,有效维护了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一是信访典型个案维权服务得到进一步延伸。运用社工+妇联志愿专业服务,对10名典型来访妇女进行走访、回访,进行思想疏导、维权指导、家庭调解等跟进服务,对2个典型特殊家庭进行了持续
跟进陪伴服务,对40名家庭困难儿童进行资金救助帮扶,使维权工作由原来的办公室接待回复办理向乡镇、基层延伸,妇女维权更接地气,更具针对性、时效性。二是基层维权宣传得到进一步拓展。3月、5月、8月围绕妇联+社工+社区+志愿者,设置咨询点、悬挂横幅标语、发放宣传资料、游戏、文艺演出等多形式分别在彝海公园、栗子园社区、乡镇街天、节假日等开展妇女儿童社会化维权法律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村入户宣传活动,多方面满足广大妇女儿童在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维权需求,积极为广大妇女儿童群众搭建新的普法宣传平台,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营造了千家万户知法、学法的浓厚氛围。三是协调推动反家暴氛围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专家专题辅导解读,经典案例分享,妇女维权工作重难点问题探讨等方式的妇女儿童维权沙龙活动,使大家学到了婚姻家庭沟通、调解和家暴投诉处理技巧,进一步推动了各职能部门横向、各级妇联组织纵向协同联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实施。截至目前,我市发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告诫书98份,人身安全保护令裁定书2份。
四、项目实施,关爱进“家”增活力。家庭是整个社会的直接反映体,家庭发展才会带来社会发展。以促进妇女发展为主题,开展丰富多样的送文化、送科技下乡活动,为农村群众送去了免费“精神大餐”;启动了“女子学堂”百名
妇联主席、执委,妇女小组长培训、新型女农民培训,直接参与科技学习培训的妇女群众达数万人,举办、彝绣和护工
培训2场次,29名妇女获得“护工证书”;实施了贷免扶补、小额担保贷款、妇女循环金、“两癌”等项目,共争取到国家级“两癌”救助妇女9人,救助金额9万元,省级“两癌”救助妇女3人,救助金1.3万元和云南省贫困母亲“两癌”救助中央彩票公益基金救助金5万元。共办理贷免扶补170户,贷款金额达1966万元;办理小额担保贷款55户,贷款金额达555万元;办理妇女发展循环贷款22户,资金达90.229万元。开展健康婚育观专项行动,向全市广大妇女、青年发出婚育新风倡议书1800份,15个乡镇陆续开展婚育新风宣讲或召开推进会议16场次,召开推进会议10场次。建成省、 州、市三级“巾帼创新业示范基地”10个,“巾帼致富带头人”30个,一大批巾帼致富带头人发展壮大起来,引领着全市广大妇女群众为实现小康再立新功。项目资金的争取投入、救助,增强了妇女融入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