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履职│楚雄市文化和旅游局“五举措”抓实文化惠民

发表时间:2021-11-22 11:05 信息来源:市文旅局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市文化和旅游局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彰文化、惠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向上争取建设资金,补助村文化室建设项目7个,奖励扶持业余文艺团队32支,下达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资金45万元。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建成集图书馆、文化馆、非遗中心为一体的公共服务数据平台和数据库,举办培训4期。

群众文化活动一是开展送戏下乡86场次;举办培训160场,参训人数1086人;开展公益性展览112期;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226场;开展特殊群体和农民工文体活动48场;志愿煮服务活动464场;举办各类公益性讲座105场;两馆一站免费开放时间达38640小时。二是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积极发挥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成果作用,为农村配送多种数字化文化资源。三是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在传统节日和世界读书日、六一儿童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期间,组织线上线下开展文化活动56场次(其中线上活动25场次)。四是积极推进彩云之南等你来夜间群众文化活动,举办彝族歌舞展演和彝族广场舞演出120场次,彝人古镇夜间演出899场次,彝人古镇被列为彩云之南等你来夜间群众文化活动省级示范点。

文艺精品创作。一是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组织编创和排练《威楚盛世》、《映山红》、《红旗颂》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文艺作品。二是积极筹备谋划楚雄州2021年新剧(节)目展演。三是在疫情防控得当的情况下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文艺形式讴歌新时代,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文物安全保护。一是对所辖的98处不可移动文物和1家非国有博物馆直接责任人相关内容通过挂牌的形式向社会公告、公示。二是加大巡查检查工作力度,完善日常巡查工作,持续深化月报制度。联合相关部门对城区文物建筑进行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整改。三是开展全市四名一文一传的消防安全管理,持续推进全市文物建筑消防器材的配置工作。四是推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楚雄文庙大成殿安全防范系统工程建设。五是先后对楚雄二期公墓建设工程、新欧鹏教育小镇建设工作中,涉及文物平山关遗址、黑邑苍大井的保护、踏勘工作。

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是完成楚雄市《彝族毕摩丧葬祭祀经》出版工作。二是组织举办彝族毕摩传承人彝族火把节传承人岔河板凳山省级保护区传承人骨干培训等活动200多人次,选派3名彝绣传承人参加上海刺绣精品研修班学习。三是持续推进非遗项目档案和数据库建设。完成了省级非遗项目彝族羊皮鼓舞及省级传承人何应贵彝族葫芦笙舞及省级传承人李发富的抢救性记录工作,实地资料拍摄、传承人访谈4期,收集录音资料10小时,拍摄录音资料30多小时。四是开展好2021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动,组织云龙酱油酿造技艺彝族刺绣5个工艺技艺类非遗项目和骠川花灯彝族羊皮鼓舞2个项目参加在双柏举办的全州主会场的展销展演。组织非遗进校园、传承人座谈培训、一法一条例宣传等活动。开展非遗进校园4场次、非遗动态展示3场次、专题培训2场次、代表性传承人座谈3场次,利用抖音、微信等平台宣传非遗知识及非遗项目2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