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守护群众平安,推进“平安楚雄”建设,楚雄市委政法委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牵头组织平安志愿者开展平安夜巡活动,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确保“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见实效。
完善机制确保见实效。为充分发挥志愿者在平安楚雄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引导和调动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平安楚雄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市委政法委紧扣楚雄市被楚雄州确定为“我为群众办实事”试点县市,将群众的“急难愁盼”之事,转化为工作方向和动力,积极牵头组织驻楚中央、省属、州属单位、高新区、市属各单位、鹿城镇、东瓜镇的广大党员、政法干部等开展平安楚雄建设宣传。重点在鹿城镇、东瓜镇15个重点社区区域开展平安楚雄建设宣传、社情民意收集、隐患题排查、安全防范巡控等4项工作,让“红马甲”走街串巷进村入户,成为管理治安化解矛盾创建平安的有生力量,形成强大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合力筑起全方位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最大限度提高广大群众对平安楚雄建设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最大限度严密社会面防控网络,维护全市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创新举措确保见实效。平安志愿者夜巡服务活动是建设平安楚雄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全民参与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重大行动。在市委政法委的牵头组织下,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按照职责分工具体抓,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编织好群防群治安全网。按照“社区吹哨单位报到”的工作要求,每半年开展1次为期2周的平安志愿者夜巡活动,由各社区在楚雄青年网申报活动,在报经市创文办同意,每晚参加志愿活动的人员按照志愿要求,准时参加活动,每人每次100积分。每支社区平安志愿者队伍由1至2名执法人员带队,每晚8点至10点参加服务活动共有500多人,主要进行安全防范宣传,发现、报告治安隐患,协助维护街面等。志愿者们身穿红色马甲,走街串巷、进村入户,对重点地段及小区、沿街铺面等人群聚集场所加大巡防力度和密度,逐一巡查夜间噪音是否扰民、网吧是否存在接纳未成年人、车辆是否存在乱停乱放等10个方面的问题。除了开展沿街巡查外,志愿者们还到居民家中开展入户宣传,提醒居民注意防火、防盗、防诈骗,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确保辖区居民平安。截至11月30日,各社区发放宣传资料130000份,到居民小区现场指导群众安装“国家反电诈APP”5000余人,收集社情民意信息120条,化解矛盾纠纷60余次。
跟踪督查确保见实效。为确保平安志者夜巡服务活动落到实处,市委政法委联合相关部门组成督查组,把“平安志愿者夜巡”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统一部署,对各社区组织活动、各辖区单位参与活动情况,采取明察暗访、实地检查等方式进行督查,对平安志愿者在发挥“社区民意收集员”、“平安建设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平安创建宣传员”、“平安楚雄守望员”的“五大员”职责进行实地督查。全程抓好舆论宣传引导,切实推动问题解决。持续强化跟踪问效,加强工作督查和外部监督,建立工作台账,促使问题解决或解释到位,真正赢得群众认可。对于认识不到位、组织发动不到位、参与干部职工不认真按照服务内容开展活动、流于形式、效果不好等影响平安志愿者形象的单位和社区报创文指挥部进行通报批评,切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