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楚雄市政协坚持把委员服务界别群众工作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决策部署、推动政协履职提质增效的有力抓手,着力在促进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发挥委员身处基层联系群众距离近的优势、搭建委员与界别群众沟通联系平台、提升委员服务群众能力等方面积极探索,推动委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打通了委员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引导委员在服务发展、改善民生的履职实践中务实担当,树立了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形象。
协商搭建平台,规范建好联络处。设立21个委员服务联络处,将240名市政协委员按照工作和居住地分布划入相应的联络处,分别协商确定1名召集人和3名联络员。联络处按照有标识、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制度、有档案、有成果、有经费“八个有”标准规范建设联络处,实现了政协工作重心向下沉,搭建了离群众最近的委员履职平台。
建立完善制度,推动联系常态化。把创新机制作为增强活力的突破口,相继制定了《委员履职工作规则》《联络处履职考评办法》《优秀政协委员评选表扬办法》等制度,推动联络处“4+1”履职任务落实常态化。建立了《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制度(试行)》,引导240名市政协委员与1200名界别中有一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群众建立联系机制,在经常性联系沟通交流中推进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凝聚和传播共识、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助力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等“六项”任务落实,更好地服务所在界别的群众。
明确职能定位,增强活力重实效。坚持把联络处作为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重要平台载体,深入界别群众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认真倾听群众愿望呼声和利益诉求,广泛收集意见建议。2022年来,委员共提交提案269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56篇,提出建议219条,及时准确反映给市委市政府,实现了把共识凝聚起来、把行动统一起来、把力量汇聚起来的目标,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和决策有效实施增进最大共识度、形成最大向心力。
服务群众需求,为民履职显情怀。充分发挥21个联络处基层协商平台作用、委员在政协履职中的主体作用,年内组织开展协商议事活动24场次,参与协商人数693人次,协商解决了群众关注度高的问题17个。通过“协商在基层”议事平台,城区农贸市场无障碍通道规范建管、解决被征地拆迁户子女就学难题、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共建共享美丽乡村等协商议事成果得到有效转化,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打通了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人民群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政协组织离群众不远、委员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