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会议”重要会址、红军长征途中的历史照片和文物、红军烈士陵园……近日,随着纪念“扎西会议”90周年系列活动的开展,云南分散在各处的红色文化遗产再次吸引社会目光。
红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扎西会议”作为红军长征历史上的重要节点,其相关红色文化遗产的价值不言而喻。云南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省份,全省共有革命遗址1903个,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依然能够保持坚定信念、英勇奋斗,最终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这些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革命遗址,从2011年开始,云南省财政每年给予全省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补助专项资金,截至目前,13个财政年度共拨款6700万元,为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持。近年来,云南省各级政府积极响应省级总体规划,编制了各自的保护方案。如威信县对革命历史纪念设施进行了全面普查登记,并对多处革命旧址进行了保护修缮。这些努力让一大批革命遗址拂去了历史的尘埃,恢复了文化风采,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然而,因为各种原因,仍有一些红色文化遗产面临着被遗忘、被破坏的风险,红色文化遗产的系统化保护工作也还面临一定困境。如公众对红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价值认识不足,保护意识还比较薄弱;一些地区的保护技术与方法仍然滞后,缺乏有效的监测技术和手段,无法满足红色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需求;虽然数字技术在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中得到了一定应用,但总体上存在不充分不平衡的现象。
系统化保护意味着要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这要求各级政府、社会各界以及专业机构加强合作与交流,形成保护合力。要注重保护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保护效率和利用水平。此外,还要注重强化红色文化遗产的教育功能,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展览和宣传教育,让更多人了解红色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让大家在学习中感受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