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紫溪镇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工作目标,采取多项措施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宣传引导得力,共治氛围浓厚。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工作目标,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2019年,开展了“三下乡”、“6.5”世界环境日、水日、地球日、生物多样性日等形式多样的宣传咨询服务活动,扩大了宣传范围,宣传效果显著;各村组采取粘贴环保标语,出环保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累计粘贴环保标语260余条,出宣传栏、黑板报12期;相关部门老师给学校师生上环保课,到企业、社区、学校宣讲环保知识课3期,并受理群众环境投诉和解答问题咨询。环境保护宣传工作的开展,不仅提高了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还激发广大群众参与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土)污染、改善人居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二是落实问题整改,促进工作提升。紫溪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审计问题整改工作会议召开后,紫溪镇及时对秧田箐养殖场,紫霞山庄、隐雪林旅游度假村和辖区内的59家农家乐的污水排放、垃圾处理进行整改,现已全部完成整改。
三是持续落实河长制,守护碧水清流。选好46名镇村“河长”、75名村级巡查员,设立28块河长公示牌,明确河长制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要求,切实增强干部的责任意识;积极组织开展“清河行动”,推动河长制工作从第一阶段的“见河长”转向第二阶段的“见行动”,利用河道枯水季节有利时机,结合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农村“七改三清”,对流域区内4条支流、21座小(二)型水库开展以清除河库垃圾、拆违截污、修复河堤等为主的 “清河行动”。2019年,共投入资金3.2万元,投入人力550人次,共清理河道27公里,清除垃圾53吨,河湖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四是干群同参与,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建立了“门前五包责任制”、“信息员制度”、“十不准制度”、“保洁制度”等10项制度,以制度为保障,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和常态化;建成总投资150万元的垃圾转运站一处,新建垃圾池130个,配备垃圾车6辆、移动垃圾箱体96个,实现垃圾处理设备全覆盖;形成“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置模式,打通了乡村垃圾治理工作中的关键节点;集镇污水处理站选址工作完成,即将施工建设;利用学雷锋志愿服务日、环境整合整治日等时机,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2019年,共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5场次,参与志愿者达1800余人次。
五是农业面源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更上新台阶。通过普及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相关知识,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等投入品过量使用,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经营使用,从源头上减少了农业生产垃圾量,有效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全面推进“清洁田园、清洁家园”行动。2019年,共组织相关培训145场次,受众达6000多人次,实现了“清洁田园、清洁家园”行动家喻户晓;持续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清捡集中整治工作。2019年,全镇农田垃圾处置率达84%,其中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率达84%,农膜回收率达80%以上;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019年,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率达80.05%,主要农作物秸秆还田率达85.1%;积极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全镇全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3.46万亩,其中: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1550亩。
六是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得力。对辖区内规模养殖场进行检查,对发现问题的17家养殖场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养殖场进行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促。目前,基本实现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或还田还地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