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专题 >> 热点专题 >> 防灾减灾 >> 正文

大过口乡“林长+网格+森林防火 ”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发表时间:2024-05-23 08:34 信息来源:大过口乡  作者:李天喜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大过口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强总理批示精神以及近期召开的省、州、市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会议精神及相关工作部署要求,以林长制为抓手,统筹推进“林长+网格+森林防火 ” ,筑牢防火安全屏障,全力保障林草生态安全。

——以“林长制”为抓手,建立森林防火网格化责任体系。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群防群治”原则,设立乡级总林长2人、林长9人,村级林长9人,小组护林员(网格员)206人,将全乡9个行政村划分为9个片区,下设21个责任区、细分为206个网格区域,形成“乡—村—组”三级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体系,凝聚工作合力,确保护林防火责任到位。推行“各级林长负总责+网格责任人包保督导+网格员巡防管护”责任制,乡包村、村包户、护林员包山,将责任真正落实到山头、地块、人头。网格管理细“治”入“微”。创新管理模式,全面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体系,落实护林员巡山管护责任和林权所有者主体责任、专管员监督管理责任,形成村级“一长两员”的末端管护模式,打通森林资源管护“最后一公里”,从根本上破解林业生态安全责任模糊、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整合执法队伍力量。以乡人民政府为行政执法主体,整合全乡59名具备综合行政执法资格人员,设置4个执法中队,形成综合执法队伍,建立综合行政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协调配合机制和信息共享、案件移送机制。成立森林防火指挥部,组建应急救援队,形成“综合执法队伍+应急执法队伍+基干民兵队伍”三位一体应急执法模式。

——强化责任落实,筑牢防火安全屏障。紧盯重要环节、重要节点、重点领域,做好全天候、全时段、全方位的防灭火管控工作落实。一是落实网格责任。强化“乡—村—组”3级联动机制,细化206个网格管理,凝聚工作合力,确保护林防火责任到人。牢固树立“身在林区、防火第一”的思想观念,严控野外火源。加大巡山核查力度,严格控制野外火源,积极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和打击野外违法用火专项行动。清理林下枯叶200亩,实行上坟报备制度,制止清明节烧纸2起、焚烧秸秆1起;二是强化值班值守。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节假日“零”报告制度、机动专车候班制度、卫星监测热点“半小时反馈”和火情信息“有火必报、报扑同步、归口上报”制度,提升火情预防和早期处置效率;三是全方位开展宣传。利用微信、小喇叭、广播、悬挂五彩旗、设置宣传牌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放户主告知书3700份、签订户主责任书3600余份,粘贴防火令、禁火通告、林长令540份,粘贴防火标语共100余条、刷新防火宣传标语380余条,悬挂防火宣传牌280余块,出动宣传车460台次,安插五彩旗530面。召开村民小组会议、户长会等会议432场次,全乡206个村小组广播每天定时播放两次《楚雄森林草原防火“十不准”》《楚雄州森林火灾警示案例》警示音频和案例警示教育音频,让防火观念人人知晓、入脑入心,营造良好氛围;四是配足配齐物资装备。按照“覆盖全面、整合力量、防消一体”原则,配足配齐森林草原防灭火装备设备,配备风力灭火机6台、20升消防背水桶80只、灭火抽水泵2台,配备3公里消防水带,切实提高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处突能力,为推动全乡消防工作“救早、灭小”提供物资保障;五是科学制定预案、防患于未然。针对高风险区域、重点防范区域科学制定防火工作责任清单、战备方案、路线图。精准分析研判各村组水源分布,储备水源点116个,确保发生火情能够第一时间引水上山,第一时间快速直接灭火。

——以执法规范管理为抓手,保障林业生态安全。根据林草法律法规赋予的执法权限,常态化开展执法检查,对乱砍滥伐森林资源、毁坏林地、偷拉盗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违规野外用火等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做到“发现一起、上报一起、查处一起”。持续加强林业执法力度,认真组织开展打击用林用草违法行为“两个专项行动”百日攻坚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实行“一案三查”制度,做到从源头上查起,减少林政案件的发生率。2024年截至目前,共查处林业行政处罚案件8起,未发生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其中毁坏林地1起、滥伐林木5起、违规野外用火2起,共计收缴罚没款11450元。保障了全乡42.47万亩森林生态安全,全乡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3.08%。保障了全乡42.47万亩森林资源安全,全乡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3.08%,筑牢了生态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