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山镇巧用“四池春水”,不断优化基层治理结构,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推动单一治理主体向多方共治转化,让治理有准度、有温度、有力度、有广度,助推基层治理迈向新台阶。一
是巧用以理论武装的“源头活水”,让基层治理有准度。围绕加强和完善基层治理主线,不断加强“红色”网格员队伍建设,成立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的“红色”网格工作领导小组,将11个村委会划分为302个网格,调小管理单元,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直接到户、覆盖全员”的基层治理工作格局。明确网格任务,积极引导镇村两级干部、驻村干部、网格员等各方力量,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困难人员150余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200余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60余次,全面摸排各类矛盾纠纷、隐患事项及重点人员,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事、化解在早、化解在小”。
二是巧用以关心关爱的“沛雨甘霖”,让基层治理有温度。聚焦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机制,实现镇村两级法律顾问全覆盖,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窗口式”的公共法律服务。高标准建立村公共法律服务站(室)11个、调委会12个,落实人民调解员826名,充分收集村民诉求和建议,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同时,开展“送法上门”,引导群众自觉守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从基层治理“局外人”变身共治共享“当家人”,实现自家解决自家的事儿,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让群众“当了家、做了主”,基层治理更加有“准头”。
三是巧用以协同治理的“水滴石穿”,让基层治理有力度。按照“5+N”模式,整合市场监管所、自然资源所、派出所等执法人员力量,组建综合行政执法队,统一配备装备,规范开展联合执法,做到“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实现“看得见”就“管得了”“管得好”。人员队伍由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统一调度指挥,推动执法力量从“单兵作战”到“多元发力”转变,扎实开展平安建设、诉讼审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社会风险隐患整治等工作。同时,运用乡镇党的建设、综合治理、林草综合监控中心等各系统指挥信息资源,强化信息共享和技术支撑,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实时监控、综合监测。
四是巧用以耳濡目染的“涓涓细流”,让基层治理有广度。坚持因地制宜,贴近群众生活,开展法治进乡村活动,强化对各级普法力量的管理和作用发挥,将各级普法力量向基层压实。利用普法宣讲组下村摸排重点人员的时机,通过召开户长会、群众会、党员会等方式,在田间地头、农户家中、矛盾纠纷调解现场、活动室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24场次(其中:开展普法进机关活动5场次、普法进乡村活动11场次、普法进学校活动6场次、普法进企业活动2场次);发放《强基础补短板读物普法进万家》口袋书1000余套;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干部职工会、专题宣讲报告会等形式,开展专项普法2场16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