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动态 >> 正文

树苴乡“四个四”举措蹚出养牛致富路

发表时间:2024-05-09 09:21 信息来源:树苴乡  作者:王成红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近年来,树苴乡以建设全省肉牛强镇为目标,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按照“党委领导、政府引导、企业联动、社会参与”的思路,以“四条路子”为引领,坚持“四向发力”,强化“四个聚焦”,推行“四套机制”,构建集种牛繁育、冻精改良、肉牛育肥、市场销售于一体的肉牛产业链,形成以家庭养殖为主导、适度规模养殖为主体、龙头企业带动的肉牛养殖体系,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一)“四条路子”破解肉牛产业发展党建“密码”。

一是党组织引路,树立“航向标”。坚持把肉牛产业作为“书记工程”,形成乡党委、村党总支、党支部三级书记抓肉牛产业的格局,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打造3个肉牛产业党员实训基地,优化8个产业党组织,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动员致富带头人建设养牛基地,组织养牛大户到外地先进养殖牧场考察学习,引导养殖大户帮带普通养殖户。二是先锋队带路,壮大“主力军”。实施发展党员和培育致富带头人“双向培养”工程,在致富带头人、养牛户中发展党员,在农村党员中培育养牛户,党员户带头改牛舍、种草、养牛,党员志愿服务队宣传“牛政策”、讲解“牛技术”,吸引更多群众发展“牛经济”,扩大养殖户群体数量,做到“藏牛于户、藏牛于民”。三是扶持政策铺路,铺就“牛路子”。用活新增牛犊补助、畜圈补助、饲草补助、产业贴息贷款等政策,动员散户参与肉牛养殖,支持331户脱贫户发展肉牛产业,5家定点帮扶单位帮助定点帮扶村打造1~2个肉牛养殖示范小组,脱贫户中培育74户养殖5头以上规模的肉牛养殖示范户。四是联动产业拓路,拓宽“致富路”。2023年7个行政村同5个养殖基地组建产业联盟,采取联合建设基地、入股合作、协议订单等方式,紧扣错位发展种养增殖、屠宰加工、市场销售、物流运输等发展环节,加速优势企业、优势人才、优势资源有效整合。

(二)“四向发力”打好肉牛产业发展“组合拳”。

一是向下发力,摸实情解难题。围绕肉牛养殖户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11个党员突击队、7个群众工作组到一线了解情况、解决问题,“金融+保险”模式解决缺资金、风险高等难题,技术服务解决缺技术等问题。乡、村干部实地察实情、摸家底、定计划,明确肉牛产业发展目标和方向。二是向上发力,勤汇报争支持。到省草动院等专业机构争取技术支持,对接市农业农村局等市级部门争取政策支持,邀请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入乡拓展业务,争取金融保险政策支持。三是向外发力,强招商增项目。组织招商团队到昆明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以精准招商促进肉牛产业项目落地,“树云犇”云岭牛养殖场项目、肉牛饲草饲料加工厂等一批肉牛产业项目规划实施。四是向内发力,转作风促落实。实行专班制,加强肉牛专班力量,落实“三法三化”推动肉牛产业发展政策落地,党员干部、肉牛专班成员进村入户指导养殖户建设规模化标准化肉牛养殖基地,实现肉牛快速增栏。

(三)“四个聚焦”激发肉牛产业发展“新动能”。

一是聚焦金融服务,破解“缺资金、高风险”难题。推广“金融+保险+养殖户”模式,贷款开道、保险护航,乡政府筹资20万元风险担保补偿基金,撬动200万元肉牛贷额度,对接多家银行推出“肉牛贷”“金牛贷”“云牛贷”等信贷产品,对接保险公司入乡推广活牛保险,解决肉牛产业发展成本高、风险高、缺技术等难题。二是聚焦资源利用,锻造生态良性循环产业链。种植3200亩黑麦草,7500亩甜象草、巨菌草等多年生牧草,推动饲草料专业化生产加工,满足肉牛产业发展的饲草需求。采取“种养结合、资源循环”模式,以肉牛养殖促进农作物秸秆有效利用,粮食和饲草种植促进粪肥有效利用,锻造“粮食种植、饲草种植、肉牛养殖、粪肥利用”良性生态循环产业链。三是聚焦人才培育,壮大肉牛产业人才队伍。坚持“内培外引”,对内挖掘、培育本地“土专家”“田秀才”等技术专家,培养11名本土产业技术员、24名本土经纪人,回引、培养、储备17名农村优秀人才,培育和吸引各类人才投身到肉牛产业。四是聚焦技术支持,提升肉牛产业发展科学化水平。举办28期培训班,印制2850份科普资料,邀请省草动院等专业机构“牛”专家到乡内传授“牛”技术,为农户提供技能培训、防疫等技术服务;组织人员为新型经营主体、养殖户提供政策、资金、法律等咨询服务;7个行政村定期组织养殖户举办肉牛养殖培训班。探索兽医社会化服务模式,7名村兽医入户为养殖散户提供人工授精、牛犊接生、动物防疫等技术服务。

(四)“四套机制”点燃联农带农“新引擎”。

一是实施产村融合机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行“合作社+基地+村集体+农户”模式,通过股份合作、产村融合、盘活资产、管理创收等方式,探索发展肉牛产业、青贮玉米等产业,依托5个乡村集市发展集市经济,7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10万元。二是探索产销服务机制,推动肉牛产业“降本增效”。探索超市“供”与农户“育”双结合,发挥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带动联盟成员,串起“北牛南调”和配种、分养、保险、收购产业闭环。依托“树苴牛超市”,创新开展办贷款、买保险、送牛上门“一站式”服务,解决引、育、养、售等环节难题。以“肉牛+电商+餐饮企业”等方式,与餐饮企业建立稳定购销关系,延伸肉牛产业链条。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签订协议,以低于市场10%的价格给农户提供种牛,以高于市场10%的价格向农户收购小牛犊、架子牛和饲草、秸秆,让养殖户“降本增效”“稳赚不赔”。三是推行股份合作机制,助力肉牛产业发展共赢共享。7个行政村与6家新型经营主体进行合作,利润分红实现村集体经济创收3万元到5万元;近400户农户与8家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资金入股、土地流转等方式进行合作,实现年均利润分红1000元以上,实现收益共享。四是探索吸收就业机制,实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30余家新型经营主体吸纳本地农户就近灵活就业近300人,人均增收10000元以上,介绍近30人到外地合作企业、养殖基地务工,人均增收15000元以上。

通过探索和实践,树苴乡走出一条肉牛产业发展新路子,实现了“万头肥牛、亿元产值”的目标,入选了省级“一村一品(肉牛)”专业镇目录,培育了1个省级一村一品(肉牛)”专业村,3个州级“一村一品”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