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楚雄市鹿城镇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三分”“四定”“五聚焦”学习教育模式,在精细安排、精准深入、精进实效上下功夫,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坚持“三分”,在精细安排上下功夫。分专题,以“四史”为经,以“庭院党课”“党史读书会”“经典精读课”“鹿城镇15分钟党史学习教育圈”等载体为纬,精心策划推出系列学习教育专题,跟进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针对不同专题采取辅导式、讨论式、体验式、案例式等灵活贴切的学习教育方式,较好实现了学习教育内容、形式与方式的有机契合。分群体,在田间地头,为农村党员群众开展田间党课10余期;在小区庭院,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群众开展“庭院党课”40余期,同时组织志愿者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送学上门30余次,让老党员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党史学习教育。分阶段,认真抓好每个阶段、每个步骤的工作,明确不同阶段学习教育重点内容、主题活动及配套措施,高质量完成“规定动作”,做到一招不落、一步不迟;高标准实施“自选动作”,做到突出特色、展现亮点。在学习教育中已探索出独具特色的“535”工作法,较好实现了“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的有机结合。
——坚持“四定”,在精准深入上下功夫。定推进计划,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后,结合实际,第一时间研究制定党史学习教育总体安排,同步将学习教育具体任务与年初制定的支部建设措施、部门建设措施、年度工作要点等任务分解整合到一张月度计划表,确保党史学习教育与支部建设、部门建设、业务工作的统筹安排、深度融合、同步推进。定重大内容,列出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重点文献学习清单,通过“经典精读课”“党史读书会”对重点文献一篇一篇读、逐字逐句解。打造线上线下“双平台”,通过“线上微课堂”每天发布学习内容;通过“鹿城镇15分钟党史学习教育圈”图文并茂展现百年党史重大事件,确保了党史学习教育内容不漏、地点不限、时间不断。定检验标准,确定党员学习教育“三必三有”学习标准,即学习时间必须充足、学习纪律必须严格、学习效果必须保证,有学习计划、有学习记录、有心得体会。通过“查考评”三步走等系列活动检验学习教育效果,确保了党史学习教育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不做虚功。定时限要求,明确月度计划表各项任务完成时限,细化阶段性目标任务及具体举措,排出党史学习教育“时间表”“路线图”。同时,建立健全分析研判、提醒督办、抽查考核、挂账销账等工作机制,确保了党史学习教育各项任务有时限、有人抓、有跟踪。
——坚持“五聚焦”,在精进实效上下功夫。(一)聚焦重点工作办实事。围绕全镇重点任务和中心工作列出5件民生实事清单,辖区各基层党组织结合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报告双服务”,引导基层党组织党员积极帮助身边群众解决1—2个问题。实施党员民生实事办理公开承诺制,认真制定办理计划、细化办理措施,通过党员“提诺”、组织“审诺”、签名“定诺”、公开“示诺”、认真“履诺”、民主“评诺”等六个步骤,将党员保持先进性的要求转化成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生动实践。(二)聚焦民生关切办实事。建立就业、医疗、文化服务等方面的“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建立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帮办代办等制度,让特殊群体足不出户就能办成想办事,不折不扣落实惠民政策办实事,利用“主动发现”机制为辖区困难群众办理临时救助、办理低保100余次;组织医护人员到新村、山嘴子等偏远村委会等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实现3个山区村委会及部分偏远村落群众疫苗接种难问题,受益群众1000余人。(三)聚焦品质提升办实事。进一步巩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及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以常态化、制度化推动创建工作从被动变主动、从突击变常态、从经验变成效、从特色变品牌,切实把“夺牌”的冲劲转化为“守牌”的韧劲,实现创建工作向更广领域、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迈进,为城乡居民提供整洁亮丽、绿化美化、舒适宜居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四)聚焦提供优质服务办实事。依托镇村(社区)为民服务中心阵地开展100余项便民服务,推行“阳光服务”,有效缩短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00余场次;依托志愿者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活动,“送学上门”、“送关怀上门”,为三无人员、孤儿等特殊群体送去关心关爱,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创建成果,开展清洁家园、保护母亲河等志愿者活动800余场次15000余人(次)参与。(五)聚焦解决突出问题办实事。着眼于辖区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处理重点信访问题、遗留问题,在问题协调、政策落实、服务提质、效能提升等方面,集中解决群众反映多、意见大的难点问题,解决看病就诊、出行安全、产业发展、邻里纠纷等民生实事3000余件,受益4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