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紫溪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产业振兴的发展优势,对大紫溪山乡村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康体休”进行一体化布局,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户外运动、文化体验”为主导,以“七彩紫溪、四季果乡”为品牌,大力培树“健康生活+”特色产业,做好紫溪镇乡村振兴5个加法,巧打“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致富奔小康的发展新路子。
一是做好“健康生活+生态农业”,推动产业结构提档升级。以特色果蔬产业为主导,做优做精樱桃、冬桃、魔芋、山药、百合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核桃、花椒产业,推进“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打造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品牌,紫溪绿色生态农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实现“四季果蔬可采摘、各季美食可共享”。截至目前,全镇共有核桃、樱桃、冬桃、红梨等特色林果6.7万余亩,实现年产值4719.5万元,其中,核桃50208亩,产值869万元;冬桃4500亩,产值2250万元;樱桃2061亩,产值1030.5万元;云南红梨1450亩,产值60万元;其他特色林果3400亩,产值510万元。
二是做好“健康生活+特色保健”,打造康体养生先行区。充分发挥紫溪山4A级景区“西南百花园、滇中大氧吧”和周边丰富的森林资源、自然环境优势,重点培育彝族文化旅游、彝医彝药理疗、森林休闲康养3大业态。在传统种植重楼、续断、何首乌、白及、黄精、天冬等中药材种植的基础上,开发医药保健产品,引进休闲娱乐项目入驻发展,有效带动群众拓宽增收渠道。聚焦“特色、产业、生态、易达、宜居、智慧、成网”要素,全力推进紫溪森林康养小镇项目建设;着力建设森林健康步道、森林半山酒店和康复疗养中心,精心打造森林疗愈、健康运动、养生养老等高端康养产品;充分发挥彝医药资源优势,实施彝药种植基地、中彝医馆等建设,构造以彝药种植加工和彝药康养、彝医诊疗为核心的彝医药全产业链,形成集“休闲观光、健康娱乐、养生养老、户外运动”为一体的现代养生养老先行区、健康生活目的地。
三是做好“健康生活+民族文化”,擦亮彝族风情靓丽名片。以紫溪彝村为基点,坚持“民族文化搭台、旅游经济唱戏”的理念,以民族歌舞、民族餐饮、民族节庆核心业态为先导,采用“企业主导开发、能人带动开发、村民联合开发”模式,先后与7家省内外旅游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成功打造“彝族松毛长街宴”“火把街农货市场”“彝族演艺表演”“彝族火把节”等乡村旅游民族文化项目,切实促进民族文化旅游事业与“健康生活目的地”建设融合发展、转型升级。2020年,紫溪彝村全年旅客接待就达29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收入1450余万元,农户户均增收达3万元以上,成功将紫溪彝村打造成为“昆大丽黄金旅游线”的重要节点。
四是做好“健康生活+乡村旅游”,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立足紫溪彝村品牌,依托大紫溪山旅游开发建设机遇,以特色文创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全域旅游和“旅游+”融合,推动大紫溪、白草花、冷水河乡村旅游升级转型,形成了休闲度假、康体健身、户外运动、养老养生、医疗旅游、露营自驾、农业休闲、研学旅行、乡愁紫溪等的精品旅游产品体系,成功打造四季生态和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全镇培育生态农家乐58家、彝家客栈18家、特色商店16家,年接待游客达36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收入1500余万元。
五是做好“健康生活+智慧服务”,打通云端致富路。为补齐线上销售促增收的短板,紫溪镇以智慧乡村为抓手,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组织带动作用,依托“七彩紫溪”电商平台,运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电商直播等新媒体,进行线上交易,逐步形成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生产、组织货源,电商公司抓线上推介、线上销售的农村电商发展格局。2020年,紫溪镇通过电商平台直接带动生态采摘游客20万余人次,生态采摘收入达500余万元,企业直接销售的生态特色林果和生鲜农产品2万余件,实现销售收入1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