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动态 >> 正文

三街镇“微车间”托起大民生

发表时间:2025-05-20 08:18 信息来源:楚雄日报  作者:沈先运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近年来,楚雄市三街镇以党建为引领,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聚焦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需求,创新打造“家门口的务工车间”,探索出一条“产业嵌入村社、就业扎根乡土、技能赋能群众”的共富路径。通过盘活闲置资产、转化传统技艺、整合零散劳动力,实现“小车间撬动大民生、小切口激活大振兴”。

——党建引领强根基,织密“微车间”发展保障网。三街镇构建“镇党委统筹、村党支部搭台、党员带头”三级联动机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搭建零工劳务就业服务平台,动态建立企业用工需求和群众务工意愿两本台账,精准对接供需两端,实现“组织建在产业链、岗位送到家门口”。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金融贷款等政策资源,盘活闲置厂房、校舍等资产4700余平方米,打造“拎包入驻”式创业空间。推行“保姆式”服务,为企业提供选址、建设、投产全程支持。创新劳务承包模式,由村集体与企业签订协议,既保障企业用工稳定性,又降低群众就业风险,形成双向保障服务机制。此外,实施“头雁领航”计划,将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致富能手等纳入人才库,培育本土技术骨干和传统技艺传承人。以“人才+项目+车间”模式,形成“培养一人、带动一片”的倍增效应。

——产教融合增效能,激活“微车间”内生动力源。针对群众需求开设“订单式”培训7期,涵盖职业技能认证、传统技艺传承等领域。推行“培训+考证+上岗”闭环模式,帮助参训人员快速实现就业转化。通过校企合作设立实训基地,推动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市场需求结合,实现“手艺”转化为“收益”。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构建“车间+基地+农户”全产业链,推动产业向镇、村延伸。通过订单农业模式,引导农户规模化种植特色农产品,开发加工、包装等就业岗位。深化一、二、三产融合,推动“微车间”从初级加工向品牌培育、电商销售等环节拓展,形成“以产促就、以就兴产”的良性循环。引入互联网、直播电商等新技术,推动传统车间向“智慧车间”转型。通过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市场覆盖面,提升产品附加值,更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多元协同促共富,释放“微车间”综合效益。创新“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引导群众以土地、劳力、技术入股,共享发展红利。通过“租金+薪金+股金”多元分配机制,实现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将车间发展与乡村治理结合,设立“车间议事会”共商难题,开展法律宣讲与纠纷调解,保障务工权益。通过就业纾解留守问题,减少社会矛盾,营造安居乐业、民风淳朴的治理氛围。同时,坚持生态优先,推广绿色生产工艺和循环经济模式,实施节水改造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提升。

2024年以来,三街镇新增稳定就业岗位300余个,季节性用工700余人次,发放工资超800万元,群众满意度达98%,形成了“家门口就业、多元化增收、可持续振兴”的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