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地基乡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的作用,把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美丽乡村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有机结合,围绕“改一厕、治两污、建三园、美四旁”抓提升整治,迅速形成“出门有花、路边有果、墙上有画、院中有景”的新画面,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内涵+颜值”双提升。
(一)坚持党建引领、干群联动,实现“要我美”到“我要美”。
一是发挥党建引领力。将农村环境整治作为“三级书记”工程,党组织、党员干部亮诺践诺,党政领导分区包片,街长路长齐抓共管,“党建红”与“环境美”实现有机融合。构建“党委书记+党政班子、驻村干部、党总支书记、党小组长、党员、村民”的“1+6”绿美模式,农户细化进网格,于每月1日、15日常态化开展“洁净日”活动。二是突出政策撬动力。坚持政策市场同步发力,撬动社会资金6万元,用于街道硬化、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现厕污闭环处理无害化和资源化,高质量打赢问题厕所歼灭战。三是激发群众内驱力。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将垃圾清理、环卫保洁等纳入村规民约,实行积分制和门前“五包”,组建42支“红马甲”特色宣讲小分队,带动形成“人人参与、户户受益”的良好局面。
(二)坚持内外兼修、标本兼治,实现“颜值美”到“内在美”。
一是强化分类施策。以群众为主体,开展清垃圾、清庭院等“十清”活动,实现“户户干净、村村整洁、全域提升”,高标准打造州级美丽村庄24个、市级绿美村庄8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庄2个、美丽村庄3个。以企业为依托,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化肥使用量降低10%,有效破解粪污乱堆、秸秆进村问题。二是强化绿色发展。开展全域乡村绿化行动,栽植各类树木3.7万余株,打造“小三园”400余个,变卫生死角为美丽画卷。三是强化以文塑魂。以争创全国文明乡镇为契机,积极培树文明村,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摒弃陋习、树立新风。四是强化以水为韵。常态化开展清河、护岸、净水行动,加强马龙河流域亮绿建设,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三)坚持常长兼顾、健全机制,实现“一时美”到“长久美”。
一是建立评议日保洁机制。建立卫生监督考评小组,按照“小组自查、村组验收、乡镇抽查”原则,围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等整治重点制定加减分细则,结合随机督查、走访等方式,定期和不定期到各村小组进行卫生检查评比12次,拍摄取证曝光卫生死角30余处、畜禽粪堆8处,督促村组立行立改。二是固化“红黑榜”晾晒机制。设立“红黑榜”“晾晒台”,评选红榜村1个、黑榜村1个,对“红榜”村给予资金奖补;“黑榜”村书记在会上作表态。三是健全共建共管机制。建立“1234”工作机制,即:成立人居环境整治专班,确保有人抓有人管;制定《农村人居环境动态管理办法》和《乡村绿化美化管理办法》“两个办法”;建立乡村小组“三级管理网格”;用好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包联单位“四支队伍”,凝聚工作合力,促进常态化、长效化共建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