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村镇紧扣“生态立镇、产业兴镇、项目强镇、资源富镇、文化润镇、民生固镇、法治稳镇”的发展定位,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将特有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生态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富民优势,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一是把好“稳+早+实”三道关,打好粮食安全“主动仗”。按照“稳面积、延链条、多产粮、产好粮”总体思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盯粮食安全各项目标任务,切实早谋划、早部署、早推动。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的督查力度,抓牢第一、第二批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后续耕种管护工作,守住粮食种植面积只增不减的底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2024年,栽种水稻、玉米等秋粮1.55万亩,产量达0.69万吨;计划播种小麦等夏粮1.48万亩,预计总产量0.46万吨,切实守住了群众的“米袋子”。
二是上好“育+管+销”三堂课,下好优势产业“先手棋”。紧扣“立足实际找出路,突出优势搞开发,瞄准市场建基地,建好基地打销路”的基本思路,围绕“两红两椒一贡菜”、畜禽等优势产业,逐步扩大种植养殖规模,打造种植养殖综合示范带6个、养殖示范基地达25个。今年以来,种植滇红花5000亩、工业辣椒及小米椒2400亩、贡菜2000亩;实现肉牛存栏6762头、出栏1642头,黑山羊存栏20048头、出栏9587头,生猪存栏19465头、出栏15990头。在引导农户种植养殖的基础上,督促职能站所主动出击,联合龙头企业做好田间管理指导和市场调研相关工作,及时向农户反馈市场价格,确保农户“种得好、养得足、卖得出”。2024年以“两红两椒贡菜”为主的种植业带动农户增收5230万元。
三是走好“特+优+强”三步棋,培强主导产业“生产力”。坚定不移走“重生态、强产业、创品牌、增效益”之路,对全镇优质林地资源开展“筑巢式”整合提升,培育滇红大戟、草珊瑚等中药材育苗、种植示范基地15个,种植滇红花、滇重楼等中药材8350亩,完成“正红红大戟”品牌认证,推动形成“新村严选”。同时,以标准化生产、仓储流通、生产服务、培育产销动能为重点,投资100万元建造中药材加工厂房1个,打造“种类品牌化—种植标准化—收购集中化—加工精深化—销售多元化”全链条,不断促进中药材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贯通、生态链完善,逐步扩大林下中药材集聚效应。
四是念好“商+规+管”三字诀,深挖矿产资源“潜力点”。积极与云南黄金集团接洽协商4次,就优化经营权、合理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研究商谈,积极帮助小水井金矿复工复产。将辖区内新鑫石厂、新纪龙石采场等6个采石场规划整合为一个主体,统一规划产能、有效整合资源、规范矿山开采、提升管理水平,有效改变“小、散、乱”局面,形成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砂石行业,为周边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推动企业规模做大、效益做高、质量做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