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江碧波荡漾,哀牢山林海翻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民生领域改革不断深化,老有所养、幼有所育,“一老一小”幸福满满。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开花,一组组振奋人心的发展数据,一幅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的发展画卷在威楚大地跃然呈现。

——勇立潮头强化改革引领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楚雄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部署,把握重点、承接试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全市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2023年以来召开市委深改委会议7次,审议改革方案32个,听取改革专题汇报22次。2023年明确改革要点10大领域30项改革事项,改革台账10大领域167项台账任务;全市承担改革试点国家级4项、省级6项,自主积极争创改革试点1项。2024年明确改革要点10大领域35项改革事项,改革台账6大领域153项台账任务,改革试点8项、自主积极争创改革试点10项。一项项改革举措、一个个改革成果、一条条惠民政策落地开花,这些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温度、握得住的幸福,是楚雄市全面深化改革在新时代大潮中交出的精彩答卷,勇立潮头的追求和决心的体现。

——靶向发力增强改革动能
从经济领域到全面乡村振兴,从生态文明建设到民生事业发展,从文旅融合发展到社会治理。当下的楚雄市,正瞄准关键之处开展改革创新突破,着力育强发展引擎、激活发展动能,持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以改革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量质并驾齐驱。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东南绕城高速、楚雄师院整体搬迁全面推进,宇泽7GW拉棒、8GW切片和晶科10GW高效电池片、运达风电、昆百大•楚悦广场等91个项目建成运营。构建“2+5+2”现代产业体系,打开产业发展新局面,打造千亿级绿色硅光伏、百亿级风电装备制造、百亿级生物医药等“1+N”产业集群。新一轮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国有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激活。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创新实践,建成全省电子卖场“一张网”,实现省、州、市三级政府采购信息共享。
社会体制改革深入开展,民主法治同筑。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改革试点顺利通过验收,栗子园社区治理模式为全省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可复制方案。创新实践“枫桥经验”成效显著,楚雄市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被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誉称号。强化基层应急救援和综合治理常备力量建设,率先在全州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构建形成“一个执法主体、一支执法队伍、一个窗口对外执法”体系。民主建设机制不断完善,健全楚雄市人大“四联系”制度,制订关于探索建立楚雄市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方案,组建完成法律等4个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不断完善政府协商机制,建立健全平等对话、议事机制,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持续推进法治政府、阳光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主动公开政府信息8117条。深化政协领域改革,在全省首家设立21个委员服务联络处基础上,建成委员个人工作室4个,构建形成“委员工作室+委员履职管理+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全链条工作机制。打造“院坝协商”特色品牌,开展“院坝协商”28场(次),促成成果转化25个。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行稳致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6个国控、省控水环境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龙川江西观桥国控断面水质综合评价达Ⅲ类。加快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完成4个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楚雄市天更蓝、水更清、生态更优,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中国气候宜居城市”。
一项项改革试点破题推进、改革部署落地生根、改革创新蔚然成风,凝聚起全市全面深化改革探索引领、支撑提速的巨大力量。

——以人为本彰显改革温度
改革有力度,服务有温度。“现在真是太方便了!”“有些事在网上就能办理,不用到处跑,效率太高了!”一句句回应,体现群众对楚雄市全面深化改革惠民成效的肯定。集中124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行“一门办理”,“一颗印章管审批”改革试点成果在全省领跑,实现审批提速率80%以上,让政务服务既有温度又有速度。
教育体制改革提质。推进乡(镇)中小学“一体化”办学改革,重组乡(镇)“九年一贯制”中心学校13个,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和城区学校“扩容提质”、乡(镇)学校“缩点增效”,新改扩建西城幼儿园等14所学校,新增学位3800个,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医疗服务改革提效。持续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改革,建成省级专家工作站10个、州级专家工作站3个。促进中彝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成中彝医馆24个。加快信息化建设,建成基层云HIS及远程诊疗等医联体、医共体应用系统,开展远程会诊22586例。深化医保数字化改革,“移动支付”“刷脸结算”激活率全州第一。
文化体制改革聚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活力涌现,文化产业园区实现零的突破。推动节庆活动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乡乡有节庆成为常态,中国•楚雄彝族火把节火爆出圈,中国火城•浪漫花都文化IP叫响全网,全网曝光量达13.85亿次。楚雄市融媒体中心改革实现蝶变,“媒体+N”服务更具活力。
农村体制改革共富。农村体制改革落地见效,乡村振兴活力更加迸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打造“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23家、省级“绿色食品牌”品牌目录17个,获“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166个。楚雄市荣获“全国魔芋产业重点县”,大过口乡入选全国“一村一品”(魔芋)示范村镇,兴蕴枇杷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培育发展农业企业1985户、州级以上龙头企业59户。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提质、扩面三大工程,全市累计创建国家级示范社7个、省级示范社18个、州级示范社31个、市级示范社70个。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全市脱贫户、监测户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7868.58元、14517.7元。
一项项改革创新之“变”构筑起服务群众之“便”,楚雄市深化改革带着温度落地、落实。
大潮奔涌逐浪高,威楚大地满目新。楚雄市深化改革步履铿锵、勇毅笃行,锚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关键一招”作用,以改革创新之力激活楚雄市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