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今日楚雄 >> 正文

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楚雄市推动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

发表时间:2024-09-30 08:05 信息来源:楚雄日报  作者:谷伟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走进楚雄州富彝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朵基核心育种基地,一片片黄绿相间的水稻长势喜人,微风拂过,阵阵稻花香味扑鼻而来。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公司独有的水稻品种云粳50号,其株型紧凑,株高整齐一致、穗大粒多,熟色和丰产性好。

作为云南重点粳稻种子主产区,楚雄市一直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种业基地1.3万亩,建成木兰高原粳稻育种科创中心及东华朵基、子午大控摆、苍岭智明、李家等多个种业基地,基地规模已连续3年达到1万亩以上。2023年,楚雄市被认定为省级水稻种业繁育基地。

——强化政策保障。制定楚雄市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楚雄市种业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组建高原粳稻种业发展规划组、招商引资组、项目包装组、资金保障组、育繁种基地保障组、研发中心建设保障组等专班组,高位推进、整合资源,加大种业产业政策支持,纵深推进种业振兴。

——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楚雄市域已办理《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企业7家、《非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企业3家;在全省12个州(市)52个县(市)建立种子代销网点466个,年销售各类农作物良种85.5万公斤。同时,每年通过办理备案手续在楚雄市进行玉米种子生产的市外企业7家。

——发展模式不断优化。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基地上,先后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公司+制种大户+基地”等发展模式,推行订单种业,探索试行“公司集中流转土地,反包大户规模经营,统一组织生产管理”的基地创新发展模式,发展规模生产,积极破解劳动力不足、投入成本高、面积落实难等种业产业发展瓶颈。

——承载能力稳步提升。与云南大学、云南省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并依托楚雄州农科院育种优势,先后选育出主要农作物品种58个,其中楚粳43个、楚稻6个、益农系列7个、彝谷系列2个,登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65个。楚雄州农科院选育的楚粳27号、28号、37号为云南仅有的3个超级稻品种;楚粳48号于2022年通过国家审定,成为首个国审品种;楚粳54号于2021年经部级验收平均亩产达1018.8千克,创高原粳稻百亩方产量新纪录。楚雄良种已成为高原粳稻种业界的一张响亮名片,在西南适宜稻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2023年,全市生产各类农作物种子370万公斤,种业总产值达3235万元,较上年增加735万元,农民人均繁种纯收入3500元。今年以来,全市繁种1.3万亩,预计可生产种子480万公斤,总产值可达4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