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号: cxs014-/2022-0628002 信息分类: 脱贫攻坚成果及农民增收
发文日期: 2022-06-28
发布机构: 楚雄市乡村振兴局 生成日期: 2022-06-28
称: 楚雄市全力写好“乡村出彩”文章
号:

楚雄市全力写好“乡村出彩”文章

发表时间:2022-06-28
字体:[    ]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紧盯“帮扶谁”“谁来帮”“怎么帮”三个关键,认真践行“三个工作法”,整合资源力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积极培育乡村由脱贫走向振兴的支撑点、增长点,用心用情用力写好“乡村出彩”文章,努力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进程中取得新突破。

一、深入一线,全面摸排,解决“帮扶谁”的问题

(一)用好一个平台。依托“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在市乡村三级设立并配置系统管理人员685人,实时做好群众申请事项收集汇总。对没有条件或能力通过平台APP申请救助事项的群众,在市乡开通“防贫服务热线”,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拓展、延伸监测范围,确保群众困难信息应报尽报、能报尽报,切实提升信息监测质量。今年以来,共收到监测预警信息5333条、救助平台申请救助事项1072项。

(二)建强四支队伍。成立由市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乡镇、村(社区)、村(居)民小组、驻村工作队员组成3464名监测员、256名“一部手机治理通”管理员、116支工作队,以脱贫户和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0000元的易返贫致贫户为工作重点,逐月进村入户走访;市级行业部门每月定期推送预警信息,开展实地核查研判,及时发现风险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及时干预帮扶,确保监测对象有人管、管到位。

(三)锁定一个目标。建立市、乡镇、村(社区)、村(居)民小组四级联动机制,根据“云南省救助平台”、市级行业部门监测预警信息、市乡“防贫热线”和农户自主申报反馈等信息,逐月开展信息运行分析研判,逐级进行公告公示,对符合纳入监测帮扶条件农户,按照“一户一方案”原则,同步制定帮扶措施,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及时消除和化解风险。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监测对象1459户4648人,1315户4238人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二、健全机制,压实责任,解决“谁来帮”的问题

(一)压实挂点帮扶责任。制定并落实“市级领导挂乡(镇)、部门帮村(社区)、干部帮户”工作机制,市级领导单独或共同挂联1个乡镇、帮扶1个以上村(社区),聚合州、市75个单位定点帮扶136个村(社区),确保全市15个乡镇和脱贫村、非贫困重点村至少有1个市级领导、1个部门挂点包保。

(二)压实定点帮扶责任。组建66支工作队,选派176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坚持最强干部、最优力量抓重点工作落实。4020名挂包干部全覆盖挂包脱贫村、脱贫户和三类监测对象,确保村村有人包,户户见干部。截至目前,各帮扶单位直接投入各类帮扶资金106.01万元,实施帮扶项目24个,发展新型经营主体79个,转移劳动力8760人,脱贫户、监测户户均增收5.4万元。

(三)建立指挥调度机制。统筹市级42家行业部门和15个乡镇,实行“双月督查”“双月调度”制度。组建督查组,围绕阶段工作重点,采取查阅资料、随机入户调查、明察暗访、座谈交流等方式,随机抽取3~5个乡镇,每个乡镇选择2个村,抽查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各25户,对发现的问题现场分析、现场研究、现场制定解决措施,全力推动工作落实。截至目前,已召开指挥调度会议2次,实地督查1次,查找和解决了8个方面32项具体问题。

三、聚焦重心,补齐短板,切实解决“怎么帮”的问题

(一)全力提升产业优势。将衔接资金的55%投入产业发展,累计认证“三品一标”企业46户,“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38家,“一村一品”专业村21个。深入挖掘市域资源,推动实施高原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业、电子商务、劳务经济4大乡村产业,推进一二三 产业融合发展。一季度,全市网络零售4.39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44.71亿元,乡村旅游经济收入5000余万元。8522户脱贫户与经营主体绑定发展,48个龙头企业与51个脱贫村签订帮扶协议。

(二)建强乡村人才队伍。制定《楚雄市加强“八个一百”人才队伍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方案》等政策,开展“百名工业商贸优秀人才”“百名教育教学能手”等8个人才专项行动,每年动态培养本土人才800名左右。实施“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培养农村后备干部522名,回引农村优秀人才111名,选聘423名科技人员支持产业发展,选派539名各类人才支援山区乡镇建设,树立重基层、重实干的人才使用导向。

(三)提升乡村文明水平。围绕乡村治理“铸魂”,印发《楚雄市乡贤评选推荐管理办法》等制度,修改完善“一约四会”制度,加快移风易俗,摒弃陈规陋习;开展文明村镇、“美丽庭院”创建和十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截至目前,共创建市级以上文明村镇52个、国家级文明乡镇2个,创建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村33个、示范户360户,评选7星以上文明户20049户,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氛围不断浓厚。

(四)抓好乡村基层治理。推进“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完成村庄规划编制52个,正在编制58个。启动创建州级示范乡镇1个、精品示范村15个、美丽村庄50个,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140个,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达87.35%、行政村无害化公厕100%覆盖,生活污水治理率达83.7%,所有自然村达到人居环境I档标准。健全完善治安防控管理体系和多元化调解体系,村组100%建设“智慧安防”,乡村矛盾纠纷有效化解,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五)建强乡村组织功能。推进实施村(社区)领头雁活力再造工程,抓好新时代“六个好”村党组织、“六个有”村党组织书记和“六个带头”农村党员队伍建设,345名村(社区)干部实现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双提升”。81个党支部完成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8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全面整顿提升。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全覆盖帮扶方案,全市154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加,8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占比56.5%。

(六)筑牢防返贫兜底保障防线。建立防贫保机制。市级财政每年投入150万元,为全市农业户籍人口100%购买防贫保险,已理赔187件,赔付51.57万元。建立关爱帮扶机制。市级财政每年投入200万元,对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享受各类政策后还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给予关爱帮扶。先后为204户发放关爱帮扶资金177.38万元。建强兜底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各类救助政策,坚决兜准兜住兜牢缺乏劳动能力或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无法依靠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农户返贫致贫风险。截至目前,向纳入低保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发放救助资金722.77万元,特困补助资金67.58万元,临时救助资金69.6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