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号: cxs011-/2022-0214002 信息分类: 公共文化服务
发文日期: 2022-02-14
发布机构: 楚雄市文化和旅游局 生成日期:
称: 楚雄市2022年“我们的节日—元宵节”非遗歌舞项目线上展播(一)
号:

楚雄市2022年“我们的节日—元宵节”非遗歌舞项目线上展播(一)

发表时间:2022-02-14
字体:[    ]

大三弦舞种,在云南省的彝区广泛分布,主要有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楚雄市、南华县,大理州南涧县,普洱市的景东县,红河州,昆明石林等地区,是根据彝族支系来划分的,因地域、支系不同,舞蹈、曲调、内容还是存在较大差异,各地区有各地区的特点和价值。

在位于楚雄州中西部的楚雄市,主要分布哀牢山系和乌蒙山系交汇地区的楚雄市西部山区。彝家人每逢节日集会、新居乔迁、娶嫁祝寿时,他们穿上盛装,欢聚在一起,点起篝火,拿起大三弦,奏乐踏歌、伴火而舞,通宵达旦。他们用这种特殊的娱乐方式,尽情地享受着劳作之余的喜悦和生活的幸福,表达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住。

清康熙《楚雄府志》记载:“四山夷人……以踏歌跳月为乐,婚葬皆然,多以月琴、三弦伴奏”。清宣统年(1909年)春,军旅镇南之闽黄大琮在其所著《镇南杂咏》中,以“秋街一片沸人声,齐上山坪抱器行;自鸣岁时娱乐意,双双携手踏山来”之诗记其盛。从舞蹈动作、叙述性唱词中,可以看出它源于原始崇拜,发展于生产劳动,与彝族先民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相生相伴,世代流传至今。楚雄地区的彝族大三弦舞以竹笛为引领,大三弦为伴奏,歌、舞、乐相结合,现还在流传着50多个舞蹈套路和100多个曲调。在尽情欢歌起舞时,他们边跳边唱,唱词大多是农时节令、生产劳作、处世伦理等内容,有时男女对唱,即兴发挥。这些传统文化潜移默化,造就了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团结友爱”的民族性格。大三弦舞作为一种群体性的舞蹈,是当地各族群众最重要的传统文化娱乐方式,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民族间交流、化解矛盾,促进民族间和睦的重要平台。它作为歌、舞、乐的组合,展现出彝族人民的智慧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魅力,熏陶着人们的心灵,是研究民间歌舞艺术的生动题材。2013年被楚雄州人民政府公布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主要伴奏乐器(竹笛+大三弦)

                                                                         趱歌+趱步跳法

                                                            翻歌+翻身踏抬快步跳法

                                                                        马四踢+交叉对跳

                                                                    翻歌+翻身步跳法

                                         70年代节日集会中的彝族大三弦舞活动

                                                                      大三弦舞进校园

                      民间大三弦舞艺人参加彝族火把节楚雄城区巡演

                        民间喜事场中的彝族大三弦舞活动(半翻歌舞蹈)

                                                    杨梅节集会中的大三弦舞活动

(楚雄市文化馆 杨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