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号: 11532301015170424F/201803-00478 信息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发文日期: 2015-03-25
发布机构: 楚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15-03-25
称: 楚雄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号: 非正式文件,无文号

楚雄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表时间:2015-03-25
字体:[    ]

楚雄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2月11日在楚雄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杨中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凝心聚力、攻坚克难,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

一年来,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有力支持下,市人民政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省、州、市委全会精神,坚定不移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沉着应对困难挑战,勇于直面矛盾问题,经过全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69.05亿元,增长10.6%;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25.29亿元,增长12.4%;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43亿元,增长13%;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07.6亿元,增长25.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49元,增长13.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除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未实现12%的增幅外,其余指标圆满完成了市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大力度培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坚持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快三产的思路,扎实推进产业建设年3年行动计划,产业培育迈出坚实步伐。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投入农业产业发展资金1639万元,实施土地连片开发经营项目31个1.38万亩,建成林产业示范基地27个3.96万亩,新种植核桃5万亩,种植魔芋6.34万亩、花椒10万亩、商品蔬菜9.8万亩、中药材1.2万亩、鲜切花1610亩、人工食用菌222万平方米,引进试种美国山核桃等经济林果2378亩;建成畜禽规模养殖场37个,新增规模养殖户275户;金沃蓝莓庄园、紫溪庄园等10个现代农庄项目稳步推进;引进和培育农业企业18户、合作社64个、专业大户8户,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生产基地1.46万亩,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业规模化经营实现新突破。粮食总产量达2.04亿公斤,收购烟叶1582.5万公斤,烟农卖烟收入4.28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25.61亿元,增长6.5%。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采取有力措施应对经济下行、市场需求不足和煤炭企业政策性关停等不利影响,支持企业申报标准厂房补助、技改扶持等资金4331万元,投入6000万元工业发展资金实行扩产促销和达规奖励等措施,26户企业获1.64亿元“助保贷”贷款,240户企业获金融机构47亿元贷款,支持爱尔发生物科技公司、云星铜材公司等4户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70户。苍岭云甸片区东区中路一、二标段已完工,富民、庄甸、赵家湾、桃园片区基础配套功能不断完善,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7.88亿元。21个工业项目投产或试生产,20个工业项目加快推进,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7.22亿元。烟草及配套、能源冶金化工、生物医药、绿色食品、装备制造、建筑建材等重点产业培育取得新成效。实现工业增加值120.53亿元,增长10.6%。

第三产业发展后劲增强。西南(楚雄)义乌商品交易博览城、核桃产业园、西南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中药材交易中心、滇中物流基地等项目完成控制性规划;滇中大商汇三期、中南建材之家楚雄总部基地一期等重点商贸物流项目和专业市场建设加快推进;北浦伟业广场、兆顺第一城等城市新商圈加快形成。紫溪山片区控制性规划编制加快推进、4A级景区创建通过省级评审;彝天地旅游文化综合体开工建设,紫溪彝村等特色旅游村项目竣工,成功举办火把节等民俗节庆活动,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5.39亿元,增长14.3%。实施“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85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2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2户。电子商务发展实现突破,宏桂、摩尔农庄等一批企业及个人依托电商平台实现交易额2590万元。房地产、金融保险和中介服务业健康发展。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78亿美元,增长34.9%。城乡消费繁荣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01亿元,增长13.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3.62亿元,增长9.7%。

(二)全力以赴推项目,投资支撑更加有力。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社会民生等领域上报并获批项目201个,到位资金13.3亿元,增长38.9%;获金融机构贷款12.73亿元,供应土地4073亩,获批林地2558亩,保障69个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强化招商引资项目策划包装、宣传推介等基础工作,商贸物流、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等产业招商取得新进展,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85个,完成州外到位资金107.33亿元,增长51.3%。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并联审批环节由5个精简到3个、要件由43个精简到19个,审批备案投资项目347个。落实领导挂点联系服务、部门全力保障责任制,302个固定资产投资重点项目和“7个20”重点督查项目扎实推进,投资拉动经济增长5.2个百分点。

(三)建管并重统城乡,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率达60.95%。城市总规修改和旧城核心区设计编制有序推进,战略规划修订和开发区北片区分区规划通过评审;启动9个乡镇第一轮总规修改,编制完成“一水两污”项目规划。东南片区4号桥、西环线一标段和永兴大道等89个路网桥梁项目加快建设,东环线全线贯通,一污厂提标改造和青龙河截污干管、青山嘴水库调水泵站建设完成;启动汪尹村等13个安置小区建设,老车站等片区旧城改建和四季银座等城市综合体项目顺利推进。投入600万元支持中心集镇规划建设,吕合、中山等小集镇集聚能力大幅提升。投入5.9亿元完成罗其美水库烟草水源工程、40件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万件小水窖、紫甸河中段治理等项目;完成50公里农村公路和6座桥梁建设,5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项目加快推进。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3年行动计划,完成龙泉村路段及河湾公园一期、上章村收费站等景观提升改造工程,航空桥、田园路吊桥建成通行;投入3540万元实施龙川江城区段排污口治理和灵秀湖、龙川江清淤工程,启动河前小河治理和污水管网建设,违法排污、噪声污染及城市周边非法采洗砂石资源综合整治取得实效;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项制度,城市脏、乱、差、堵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连续10次获“省级卫生城市”称号;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新创建2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和6个州级生态村。

(四)突出重点推改革,发展活力更加涌现。认真开展第六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拟取消、合并、调整和下放审批事项115项,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建成运行。完成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和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启动新一轮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建立综合绩效考评制度;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创新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减税政策全面落实,1.24万户个体户及企业受益;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改革取得实效。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各类市场主体快速发展。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稳步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流转更加规范;建成农村金融惠农支付服务点259个,小额取现、汇款转账等服务更加便民。

(五)致力民生增投入,发展成果更加惠民。民生支出达26.4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投入“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等教育惠民资金1.14亿元;投入8909万元改善办学条件,新增校舍面积5.41万平方米,建成5所乡镇中心幼儿园,鹿城中学改扩建一期、古镇小学新建等4个项目加快推进;招录237名教师充实农村师资力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总投资1.86亿元的市医院新区投入运行,投资2342万元的市疾控中心和3个卫生院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完工,投资381万元的市急救中心和5个村卫生室建设项目竣工;疾病防控和妇幼卫生工作得到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国家考评,第三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启动建设,人均公共卫生支出提高到35元。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奖优免补”和“单独两孩”政策。科技事业创新发展。开发区申报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成立院士工作站2个,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户、科技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2户、优质种业基地3个,申报专利135件。扎实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再创佳绩。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加快推进,市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新增城镇就业3900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67万人;为80.61万人次减免新农合医疗费用1.08亿元,发放医疗救助金1591万元、城乡低保金9107万元;推进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并轨衔接,发放高龄老人保健补助427.44万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到人均每月1532元;铜鼓花园一期安居小区建成入住,阳光花园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及1000户城市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实施320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投入6564.5万元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完成紫溪镇扶贫整乡推进、128个扶贫整村推进等项目,发放财政贴息扶贫贷款7000万元扶持2138户农户发展种养殖业,减少贫困人口7126人;投入2751万元实施34个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发放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和生活补助3424万元,青山嘴水库库周资源补偿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六)健全机制抓治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面推进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市、乡、村、组四级联动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强化普法依法治理、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等工作,司法行政服务人民群众和社会治理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快“天网”工程和乡镇公共区域、社会单位内部视频监控网络建设,启动实施主动警务战略,加强流动人口、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深入开展缉枪治爆、打击黄赌毒和涉恐涉爆涉毒重点人员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严防严打暴恐、邪教和“两抢一盗”、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社会治安防控能力不断提高。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维稳工作,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大调解”工作,推进诉访分离,建成视频接访系统,群众诉求表达、矛盾化解、权益保障渠道更加规范畅通;林权、水事、医患、劳资等矛盾纠纷和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有序化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以“六打六治”为重点的打非治违工作,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七)转变作风提效能,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广泛听取和采纳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工青妇等人民团体意见,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80件、政协委员提案210件。强化督查督办和行政问责,加大监察审计工作力度,查办案件36件,党纪政纪处分38人。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学”专题集中教育活动,全市“三公”经费支出下降23.2%,会议和文件简报分别精简9%和18%,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进一步树立。同时,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地质灾害防治、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救助等工作扎实开展,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民族宗教、统计、双拥、地方志、气象、红十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以实干促发展,以实干惠民生,凝聚了改革创新的正能量,取得了加快发展的新成绩,这是上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市委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省州驻楚单位、驻楚部队和广大预备役人员、政法干警、消防 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楚雄市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回顾一年来的拼搏奋进之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发展质量不高,仍是我市跨越发展面临的根本问题;重大产业项目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仍是制约我市加快发展的主要瓶颈;财政支出压力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不均等,仍是我市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征地拆迁安置积累矛盾多、部分历史遗留问题化解难度大、社会利益诉求复杂,仍是影响我市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因素;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机制还不完善、部分干部担当意识不强,仍是政府自身建设的主要差距。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展望新一年的开拓进取之路,我们更加坚定地认识到:只有坚持发展为先不动摇,牢牢把握加快发展主旋律,才能建设幸福美丽新楚雄、打造昆明后花园;只有坚持产业强市不松劲,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才能为实现率先发展、赶超发展、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只有坚持苦干实干不懈怠,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锐气抓推进,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勇气抓落实,才能破解制约发展的难题;只有坚持民生保障不减弱,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才能凝聚起全市人民群策群力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勇于担当、加压奋进,扎实做好2015年各项工作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抓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州各项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云南时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八届六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投资拉动、夯实基础,着力培强产业、调优结构,着力改革创新、助推发展,着力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奋力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州下达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抓规划强引领,科学谋划“十三五”新局。坚持统筹兼顾,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部署,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和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桥头堡建设战略,省委、省政府加快滇中产业聚集区建设、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昆瑞对外开放经济带建设和州委、州政府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楚南经济带建设等重要战略机遇,顺应新形势,主动谋全局,对影响我市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全面把握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促进区域统筹联动发展等作为规划的战略重点,深入研究、谋划论证一批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工程和项目,力争进入上级“十三五”规划;加强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市级规划与州级规划之间的衔接,坚持“用本脑”和“借外脑”相结合,集思广益、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科学编制好“十三五”规划,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正确指引。

(二)抓项目增投资,打牢发展基础。把项目建设作为调结构、增后劲、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实施408个重点项目建设,确保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投入1250万元经费做实项目前期工作,精心谋划、论证、储备、上报一批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社会民生等领域项目,加大争取协调力度,促成更多项目进入省、州重点项目计划,力争向上争取到位项目资金8亿元以上。坚持有限资源保重点、集中力量办大事,在用地、资金、征地拆迁等方面优先保障投资规模大、支撑能力强的重点项目,继续争取和撬动金融机构、民间资本支持项目建设,使项目要素保障更充分,千方百计变“纸上项目”为“落地项目”、“围墙项目”为“建设项目”。落实重点项目协调服务责任,强化重点项目并联审批和代办领办服务,加大跟踪协调和督办力度,为项目快速推进营造良好环境。积极配合推进广大铁路扩能改造、楚南一级公路等省、州重点项目,做好楚景公路、紫溪大道、九道河小(一)型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园、东南片区路网、天然气综合利用等项目,完成朵基水库至尹家嘴水库连通、44件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建设。

(三)抓特色创品牌,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以提升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为目标,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力争农业增加值增长5.5%以上。稳定粮烟生产。大力推广科技增粮措施,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8亿公斤以上;狠抓烟叶精益化生产管理,完成1543.5万公斤烟叶生产收购任务。扩大农产品基地建设规模。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核桃、畜禽、食用菌、花卉等优势特色农业,稳步扩大魔芋、花椒、中药材等种植规模。支持农村土地规范流转,积极推进10个现代农庄建设,提升已建成的土地连片开发经营示范项目成效;安排1000万元农业产业发展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择优扶持、重点扶持等方式,推进落实每个山区乡镇100亩以上、每个坝区乡镇200亩以上土地连片开发经营项目不少于4个,每个乡镇打造特色农业示范项目不少于2个;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8个,每个乡镇新增畜禽规模养殖户20户以上;新种植以核桃为主的特色经济林8万亩,每个乡镇落实500亩以上林产业精细化管理示范基地不少于2个,扎实推进山区核桃“六带三园”建设;新建商品蔬菜生产基地1500亩以上,以马龙河和礼社江、三街河、五街河流域为重点开发低热河谷热作1万亩。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强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快构建分工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业生产经营新机制。推进农产品品牌创建。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引导和支持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市场主体申报一批优势农产品地域品牌,力争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不少于5个,扩大本土品牌农产品的知名度,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抓园区增效益,提升工业发展质量。以园区为主战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狠抓园区建设管理。着眼于提升园区承载力、壮大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需要,抓紧启动新绿色食品加工园区规划建设工作,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加快推进苍岭云甸片区的路网、昆楚高速路开口及供排水、电力等设施建设,力争在工业项目引进和落地上有较大突破;完善赵家湾、庄甸片区功能配套,加快桃园片区土地开发整理,实施富民新型建材加工基地路网建设;认真落实“退二进三”措施,引导支持城市中心的工业企业逐步迁入园区聚集发展;出台工业园区企业项目准入及退出管理办法,围绕园区功能定位提高准入门槛,加大对入园后规模小、技术含量低、能耗高、约定期限投资强度不达标、厂房闲置或改变用途等企业的清理力度,支持通过兼并转让、收购退出等方式,提高园区土地和资源使用效益;支持苍投、工投、城投、开投公司壮大实力,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探索园区资本化、市场化开发运营新模式,增强园区自我发展能力。持续加大产业培育。投入8600万元工业发展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品牌创建、新品研发、专利转化、节能减排、市场开拓和上市融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生物医药、绿色食品、装备制造、建筑建材、冶金化工、烟草及配套等重点产业健康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健全政银企合作、领导挂点联系重点企业和项目、现场办公等机制,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困难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强化要素保障,推动新华印刷二厂搬迁、和创药业二期、延寿堂制药等17个项目开工建设,力促摩尔农庄三期、爱尔康虾青素提取一期、应鑫石材加工等9个项目投产,完成工业投资51亿元。深入实施中小企业培育和“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户。

(五)抓市场促消费,加快发展服务业。安排5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促进生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服务业便利化,不断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形成新热点,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产业。把专业市场和物流平台建设作为突破口,启动苍岭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西南(楚雄)义乌商品交易博览城、核桃产业园、西南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中药材交易中心、滇中物流基地等项目,力争中南建材之家楚雄总部基地一期、彝天地一期项目建成运营,打造一批规模大、带动强的市场主体,夯实商贸物流产业发展基础;依托实体市场,加快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鼓励特色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等生产经营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交易及物流业务,拓展市场空间;巩固餐饮、住宿、购物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信息消费、健康服务、家政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0户,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抓好乡村旅游规划修编工作,完成高原体育训练基地、世纪爱晚养老项目、泽龙生态旅游农庄、情人谷、太阳历文化园提升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并启动建设;巩固提升紫溪山4A级旅游景区创建成果,加快大紫溪山开发进度,推进彝人古镇5A级景区、紫溪彝村3A级景区创建工作,打造楚雄旅游对外宣传整体品牌形象,提升对外知名度和吸引力。引导房地产和金融、保险、交通运输、邮政、仓储等行业健康发展,积极发展科技、咨询等服务业。

(六)抓统筹建城乡,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规划引领、建管并重,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更加注重城市发展内涵和特色。安排2000万元抓好文明、园林、卫生、平安城市创建工作;积极争取实施国家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三家塘等入城口和青龙河滨河公园一期等景观提升改造工程,推进万湖东城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和新车站等片区旧城改建;启动车坪污水处理厂和第四自来水厂建设前期工作,实施老城区、东南和西北片区18条市政道路、4座桥梁及西环线二标段、灵秀湖环湖路东段、污水处理管网等市政工程,完善城市功能。更加注重城市精细化管理。探索推进“多规合一”,力争完成城市总体规划报批工作,加快各类专项规划编制进度;整合城市管理执法力量,坚决整治违法建设行为;继续强化城区环境综合治理和交通治堵保畅工作,抓紧推进垃圾中转站等环卫设施建设,出台划行规市管理办法,加强停车泊位管理,大力整治车辆乱停乱放和占道经营、农贸市场周边脏乱差等影响市容市貌的突出问题,提升城市人居环境。更加注重特色集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安排600万元支持特色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集贸市场,推进4个集镇“一水两污”工程,鼓励支持社会资金参与集镇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建设经营,打造用地集约、产业发展、特色鲜明的集镇;按照典型示范、有序推进原则,整合各级各类项目资金,安排1200万元规划建设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一批村内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和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工程,建设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宜居乡村。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土地、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优化城镇用地布局;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严格禁止新种植桉树,严厉打击违规采集松脂和乱砍盗伐林木行为;抓好5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及30个州级生态村创建工作,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宜居环境。

(七)抓改革促开放,释放发展活力。认真落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部署,积极稳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扩大开放合作,不断释放发展活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成新一轮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健全权责明晰、精干高效的政府组织体系;继续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及时公开部门行政权力清单;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创新,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深化经济领域改革。落实新预算法,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创新融资方式,积极探索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规范开展BT、BOT及土地储备等融资贷款工作,拓宽融资渠道;切实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全面推进“营改增”各项工作;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确保保值增值;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推动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做好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动以“三权三证”抵押融资为重点的“三农”金融服务,探索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果权属抵押贷款工作。深化社会领域改革。适时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深化教育改革,健全学校、校长、教师评价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办医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对外开放。主动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交流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坚持招商与选商、引资与选资并举,强化部门联动、市区联动招商,探索推进委托招商、以商招商和盘活资产招商,更加注重产业项目招商在优化经济结构中的推动作用,着力拓宽招商领域、优化招商结构、提升招商质量;更加重视招商项目的履约率、资金到位率、按期开工率,强化引进项目协调服务工作,力促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快推进、在建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效。力争招商引资引进州外到位资金增长20%以上。

(八)抓机制促创新,强化开发区示范引领。以创新管理机制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开发区转型发展,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6%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招商引资州外到位资金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完善管理机制。支持开发区探索管理方式、运行机制、劳动用工等方面的综合性改革,推进开发区向经济行为实体化、园区建设市场化、公共服务社会化方向发展。增强创新能力。全力支持开发区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力争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等4个企业服务平台获省级认定,创优发展环境,吸引各类科技人才在开发区创新创业,鼓励各类科技成果在开发区转化实施,全面提升开发区自主创新能力。拓展发展空间。按照滇中产业聚集区楚雄组团总体规划和滇中城市经济圈楚南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认真谋划产业布局,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主动融入、率先破题发展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坚持产城融合、区镇联动,加快苍岭工业片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力促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实现重大突破;完善中心建成区城市功能配套,着力打造商贸核心区;推进西北片区规划和项目建设,着力延伸发展空间和筑实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平台。提升发展质量。突出产业和产业链招商,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巩固提升冶金化工、建筑建材、机电制造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促进工商联动、并驱发展,进一步增强开发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和对外开放窗口作用。

(九)抓治理保平安,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充分发挥法治的规范和保障作用,深入推进法治楚雄、平安楚雄建设,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面完成“六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市工作,健全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和“大调解”体系,扎实推进省级未成年人司法项目试点工作,强化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加强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法治创建,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稳步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加强和改进信访维稳工作。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把信访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引导群众通过法律渠道表达诉求、维护权益,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联合接访、干部下访等措施,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继续推进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妥善解决,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安全监管。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机制,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和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常态化、长效化,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以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市和药品安全示范市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创建,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继续加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大力实施主动警务战略,强化重点区域巡逻防控力量,加强虚拟社会管控,依法严厉打击暴恐、涉黑、邪教、“两抢一盗”和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影响社会安定的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十)抓投入惠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力争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惠民资金投入力度,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67亿元实施一批“全面改薄”、教育信息化、校舍改造和幼儿园建设项目,力争思源实验学校、盛世幼儿园年内完成主体工程,鹿城中学改扩建二期、古镇小学今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完成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市试点工作,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投入2000万元完成2个卫生院和34个村卫生室等项目建设,争取实施市中医院迁建和3个卫生院、23个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中医、妇幼、卫生防疫等工作,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全面推进第三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加快文体事业发展。投入1070万元完成市文化馆和市图书馆提升改造、30个村级文化室、5个乡镇文化站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项目;完善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网络,逐步解决山区乡镇收看本地节目难的问题;推进“三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抓好文化遗产保护,办好民族节庆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续加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管护工作,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行动。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投入3.91亿元实施652公里通村路面硬化工程,改善农村交通基础条件;积极争取并整合各类资金,投入6000万元实施以大过口乡扶贫整乡推进、西舍路镇扶贫 攻坚和马龙河及礼社江、三街河、五街河流域综合开发等为重点的扶贫开发项目,加强山区和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争取发放1亿元财政贴息扶贫到户贷款支持贫困群众发展增收产业,增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脱贫致富能力。抓好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投入8766万元实施九龙甸水库移民避险解困、16个移民后期扶持和栗子园农贸市场建设等项目,安排8668万元解决青山嘴水库库周资源补偿问题,进一步改善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认真落实“贷免扶补”、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转户进城人员等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3900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35万人;加强以农民工、转户进城人员及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等群体为重点的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建立城乡居民家庭收入状况核对中心,推进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体系建设;投入1613万元实施市社会福利中心和2个乡镇敬老院、2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不断健全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5个续建、15个新建被征地农民安置小区建设,开展13个安置小区建设前期工作;建成1100套保障性住房并分配入住,启动260套公租房建设,实施350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投入3000万元继续抓好抗旱保民生工作,投入709万元完成农村13381人安全饮水项目建设。安排300万元实施小坝塘清淤除障工程。加强应急预案、人员、物资准备,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均衡发展。重视并做好统计、科技、气象、档案、地方志、双拥、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地名普查等工作。

三、务实为民、廉洁高效,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任和全市人民的期盼,我们将继续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扎实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在知法、守法、执法的机制上有新举措,在谋事、干事、成事的能力上有新提升,在利民、便民、富民的实绩上有新成效,着力建设法治、服务、效能、廉洁政府。

(一)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始终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职责,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扎实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坚决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健全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机制。完善国家公职人员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制度,探索推进综合执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坚决惩处领导干部插手具体案件、干预司法活动的行为。健全政务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坚持亲民理政,建设服务政府。始终坚持执政为民,巩固“四风”整治成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聚焦民生、民需、民愿,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始终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工作切入点,不断健全为民服务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办事繁、办事慢、办事难”问题。始终心系群众冷暖,情系百姓喜忧,更加关心困难群体生产生活,更加重视群众合法合理诉求,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始终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做劳民伤财之事,多行惠民利民之举,使政府各项工作更贴民情、更顺民意、更得民心。

(三)坚持高效施政,建设效能政府。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敢啃“硬骨头”,敢打攻坚战,贯彻决策部署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根除遇事找教条、办事看惯例、干事按常规的积弊,对既定事项雷厉风行抓落实,对重大项目和民生实事定责问效抓落实。继续完善市级领导班子联动、部门联动、乡镇联动、干部联动工作机制,加强绩效管理,坚决查处和问责相互推诿、执行不力的行为,强化比落实、比实干、比实效的导向,使每项工作有部署、有落实、有成效。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把更多精力用在抓落实上,用心谋事、潜心干事、恒心成事,以工作实绩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四)坚持从严治政,建设廉洁政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推进政府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以资金分配、国资监管、政府投资、资源交易、工程建设等领域为重点,完善纠错问责机制;保障审计部门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实行公共资金、国有资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全覆盖,加强村社区资金、资产、资源监管;支持执纪执法部门依法开展工作,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犯罪案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从严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支出,把有限资金用在民生事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严厉整治“庸懒散奢浮”及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大力倡导敢于负责、勤于落实、善于突破的工作作风,把心思放在抓工作上、把本事用在解决问题上、把能力体现在干成事上,巩固务实担当、团结干事、清正廉洁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楚雄市委的领导下,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赶超意识,发扬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保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敢于抢先抓机遇、敢于突破解难题、敢于担当挑重任,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努力建设幸福美丽新楚雄、打造昆明后花园,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