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镇紧紧围绕“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两个只增不减的工作目标,全面扛牢压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通过实施种好“三块田”、用好“四类地”、构建“五个体系”等举措,有效克服粮食收入效益偏低等因素影响,全力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种好“三块田”,确保粮食面积和产量。一是落实好镇村干部的“责任田”。实施“三个一”包保落实粮食种植面积,即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每人负责落实一片镇级水稻种植示范样板;每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负责落实一片村级示范样板;每个村委会下派一支粮食生产工作队,把种植面积落实到村、到组、到户,落实到种植主体和田块。目前,全镇共落实市、镇、村粮食连片样板18片3950亩。二是保障好农民群众的“承包田”。围绕全镇粮食种植规划,提前对接农资供应商将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调拨到位,同时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确保物资数量、质量;科学制定“一村一策、一库一塘一策”调水方案,已投入资金80余万元,通过抽、提、引等方式,多渠道补充粮食生产水源,确保粮食安全落到实处;积极向上争取兑付种粮补贴和做好农业保险收缴工作,不断增强种粮农户积极性,有效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损失。三是实施好社会主体的“代耕田”。引导和支持镇内各类专业合作社围绕农机、籽种、种苗、养殖、劳务等具体环节,通过实体化运作提供农业专业化服务。罗只碑村委会项目区已按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根据实际情况统计可能出现撂荒的田块,并组织经营主体接管地块种植粮食,妥善解决“种田难”“无人种田”“各种各田”等困难问题。

----用好“四类地”,保障耕地数量和质量。一是抢抓机遇实施补充耕地提质改造。把2023年计划入库的4009.6亩补充耕地提质改造项目作为一号工程,成立工作专班高位推动项目实施,现已建成补充耕地项目千亩连片地块1个,百亩以上连片地块15个,50亩连片地块7个,已栽种水稻2100亩。二是攻坚克难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作为促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途径,按工作先易后难、面积先大后小的原则分批次规划设计项目,已完成曙光、打苴、以口、袁家4个村委会100亩市下达的增减挂钩任务。三是积极争取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围绕争取逐步把全镇25度坡以下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目标,科学制定了2023-2030高标准农田项目储备建设计划。2023年实施的打苴5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已完工。四是千方百计恢复流出耕地。按照“进出同步、逐个图斑核实”和“先易后难、稳妥推进整改”的方式和原则,细化全镇1026亩流出耕地整改恢复方案,全镇耕地流出排查基础数据已全部录入,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

----构建“五个体系”,推进社会化服务。一是构建“1+N”服务组织体系。以骠川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通过公司化运作、市场化经营方式,不断增强投资能力、融资能力和项目运作实力,提升资本积累,已实现农业代管服务1500亩。二是探索“金融+”金融服务体系。加大与银行机构的对接,积极向金融机构推送具备实力的农业服务主体,协调各类融资贷款事宜。已依托红塔村镇银行成立金融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主体实现直接融资1000万元。三是组建“专业型”技术服务体系。加强与省农科院等院校团队合作,充分发挥和依托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和乡土人才优势,建立专业人才和乡土人才、农机能手三个人才库,为开展社会化服务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四是建立“多元化”利益联结体系。采取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代耕、肉牛代养、资产托管等多种形式,让群众在享受服务的同时拓展增收渠道,实现稳定增收。五是集成“多合一”政策保障体系。整合种粮补贴、农机具补贴、补充耕地后期管护资金、中国好粮油等项目和资金,集中扶持各类实体化运作的服务主体,充分发挥和扩大政策效应,确保农业社会化服务取得实效。

下步工作中,子午镇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党对粮食安全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在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乡村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着力,全力打造“粮食+烤烟+农文旅”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不断提高土地亩均产出效益,全面夯实粮食生产根基,守牢粮食安全底线。